指导单位:北京万融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导航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通知    期刊百科与写作常识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搜索:
  万融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权威 专业 诚信 快捷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    
 经管期刊
教育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医药期刊
医药期刊    
 农林期刊
农林期刊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    
 政法期刊
政法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计算机期刊
计算机期刊    
 其它期刊
其它期刊    
 
 
 
        万融权威期刊网 >> 范文数据库 >>

关于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思考

发布人:权威期刊网 浏览 1421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8日 打印本页

    

                 李凌  陈淞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563000)

摘要:当前,遵义经济正在转型升级,劳动力结构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做好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事关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计,是当前职业教育人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思考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职业沟通的桥梁。当前,随着社会发展进程加快,新技术革命不断涌现,劳动力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职业教育便发挥着调节器与助推器的作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德国曾将职业教育喻为二战后高速发展的“秘密武器”。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职业教育发展全面提速,按照习中书记提出的“四合”及人人皆可出彩<BR>的要求。贵州省结合自身实际,及时出台了教职成[2015]6号、职成[2015]7号文件,全面开展职业教育“双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向法制化、信息化、科学化转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职业院校顶层设计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岗位内涵,注重“办学标准、办学定位”顶层设计<BR>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构建教学过程还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教学过程?曾在职教届引起不少争论。我认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定位,大大拓展了只局限于工作岗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学生宽口径择业提供了空间。因为,以培养职业素养为特征的职业教育,不单是某一工作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应是工作岗位群所需知识技能的训练。如:职业意识、职业品质等一系列职业素养,这些都是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打破了传统教育观把高等学历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扭转了职业教育地位长期被贬低的社会意识,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同步发展。但在长期的历史印迹中,办学者仍然难以根除唯学历至上的意识,很难把更为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育放到理想的位置,这与现实中岗位存在较大的薪酬差距、社会保障差距、劳动价值观念的高低贵贱的意识不无关联。也为人们追求高学历、追求好的行业与岗位寻找借口,而忽视了人们的职业兴趣。在美国,一名可以被哈佛大学录取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可以弃哈佛而选择烹饪学校,就在于他们有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从事烹饪,其劳动价值并不比教授、工程师等所谓的好职业差。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所有优秀学生争相进入清华、北大,毕业后渴求白领岗位,而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也不愿选择职业院校,而想尽一切办法进入三本。我认为,要想改变传统观念,树立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除了改革用人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创造各类教育公平的环境外,更为重要的是正确定位,规范职教办学标准,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下,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设计、规划、决策转化为产品、工程或对社会产生直接作用的人才。因而,在制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必须注重两个影响:“技术结构的变化对培养规格产生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产生的影响”。

  办好职业教育,还必须规范职业教育的办学标准。近年来,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但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来建设,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并不平衡。从外延上看,规模上去了,但内涵建设并不能与之相匹配。我们必须从师资建设、教育经费投入、彰显办学特色的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各种配套管理制度着手,使之适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职业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BR><I></I> <I></I> <I></I> <I></I> <I></I> 二、注重职业培训文化顶层设计,突出办学特色<BR>(一)引入职业培训与文化<BR>培训,乃培养与训练,需要在真实环境中才能实现,而工作经历过程中职业素养也必须在职业环境的熏陶下形成。因此,在校内“生产性”车间(教室),需要的是技术、职业素养的培育,让学生进入这个环境就能感受浓厚的职业岗位氛围的影响,在意识上产生职业行为的文化自觉性。而职业教育意义下所谓“生产性”并非要求全部实训的结果都物化成“生产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强调文化意识引领,即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在黑板上讲操作,在教室里说项目的做法。在这里,首当其冲的是课程体系应该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在课程结构的模块化、项目化,知识内容的技能化,训教过程的实境化,考核评价的人本化,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想办法打破学校与企业的边界壁垒,将专业岗位与职业技术的元素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把课堂教学变成课堂培训,迫使科举式学科本位的教学活动向实境式职业本位的训教活动转化,这为职业教育的校企深入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改革办学模式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服务,通常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就业来实现的。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便成了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以就业为导向,就要求与企业深度融合,以之实现企业需求,这取决于学校的办学方向。因而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在办学特色上下功夫,采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两种教育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适当安排学生在生产岗位上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对生产岗位的适应能力。通过工学结合,把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校园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企业的需求和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社会,自觉缩小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形成相对务实的择业观,为提升学生社会适应性、就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三)注重专业设置

    以特色专业带动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西部落后地区的遵义,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打造专业特色,缓解各职业院校专业重复设置带来的浪费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专业设置是一定要突出其鲜明的职业性和职业特色,这就要求各级各类职业要重视对市场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关注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了解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和职业岗位的消长,做到教育与市场相衔接,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同时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专业设置要有超前性,力争在新型产业、行业、新服务领域诞生时,培养出相应的人才;二是专业设置要具有突出特色,专业设置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切忌一哄而上;三是注重人文与科技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改革课程建设<BR>职业教育是开放式的教育,要根据专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知识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工艺,将所学课程融入到产业、行业、企业和实践中去。让行业、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同时,加快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在课程内容设计上融入行业标准,引进国内外权威职业资格认证,确保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相融通。合理安排德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1:1的比例,保证职校生至少半年的时间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BR>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的多、学生讨论的少,是理论灌得多、学生实践的少,致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差,很难适应企业、社会和市场需求。为此,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有机结合,注重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把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统筹起来,把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使“教、学、做”融为一体。通过“订单培养”,探索工学结合、项目驱动、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时,可适当加大学生参与力度,广泛参与讨论课、实验课、实训课。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拓展教学空间,把教学延伸到教室外。<BR>3、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BR>按照专业建设以服务与发展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带动相结合、学校主体和社会各方相结合、区域特色与行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学院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优势,培养适应遵义实际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快实施“开放开发、改革创新、三化同步”的三大战略,建设“三宜特色”城市,更好地服务遵义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各类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结合各职业院校长期发展规划的实际,聘请校内外专家深入研讨、论证,确定各职业院校重点专业,以重点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十年来,遵义职业教育通过校政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职业院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产学对接构建“双环境、双师资、双证书”的三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循环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遵义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BR>4、构建新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BR>近年来,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受到生源素质的影响呈明显下降趋势,如何提升培养质量?构建新型质量监控体系,是各职业院校的当务之急。我认为,当前,单纯的教师评价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应形成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学生为主的新型评价体系。通过政府在学校与企业间牵线搭桥,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实现校企共育、校企考核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在校内,形成领导评价、任课教师自评、同行评价和学生网络共同评价机制;二是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形成能工巧匠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机制;三是通过对毕业生进行时时追踪,看用人单位评价(第三方评价或社会评价),通过学校评价、企业评价、社会评价形成职业院校自身的人才质量培养机制,形成适应遵义经济社会新型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顶层设计,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职业学生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与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品质、社会意识。因而职业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实现全员参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课堂教学、生产实训和实习各环节,结合校园文化、地方优秀特色文化教育,使学生素质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企业实习过程中,借鉴实践性教学中体现的企业文化、企业规范,使学生在学会做事的同时学会做人。针对职业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基础上,主动与行业合作,逐渐加大企业的能工巧匠、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技能课教学任务的比重,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为核心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作为教育过程中主导者的教师,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职业院校应大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技能性教学要求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和保障,应着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安排他们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从而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职业院校师资结构,使之适应专业变化的需求。要淡化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

五、加强政府统筹,深化遵义职业育教顶层设计<BR>由于遵义职业教育起步晚,起点低,发展不平衡,加之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投入不足导致遵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如何在“十破十立中”加强政府统筹?我认为,当务之急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政府应加大职教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职业教育经验的专家、学者加入到遵义职教行业中来,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点密津;二是政府应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拟清职教发展思路,下好药,领好路;三是政府应加大职教专业区域建设力度,改变当前职业教育重复投入,无序竞争的状态;四是政府控制普教与职教生源之战的恶性蔓延,使遵义市教育进入两条腿走路的良性轨道,实现教育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五是打破各县区市职业教育的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互补,将最好的职业教育资源献给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六是加快职业教育区域化建设,将相对分散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一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办好职业教育,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蔚彬,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BR>2.徐淑莉,浅谈如何进行职业教育(J)科技信息、2010年(5)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Copyright@ 2012 万融数据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