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单位:北京万融教育管理研究院 万方科技学院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期刊导航    范文数据库    最新征稿通知    期刊百科与写作常识    办理流程    汇款方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搜索:
  万融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权威 专业 诚信 快捷 竭诚为广大读者服务,为学术创新和期刊出版业发展服务 稿件咨询电话:13693011947  
 
账 号:
密 码:

验证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教育期刊
教育期刊    
 经管期刊
教育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社科综合期刊    
 医药期刊
医药期刊    
 农林期刊
农林期刊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    
 政法期刊
政法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文学艺术期刊    
 计算机期刊
计算机期刊    
 其它期刊
其它期刊    
 
 
 
        万融权威期刊网 >> 范文数据库 >>

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与工作人员素质要求

发布人:编辑2 浏览 1834 次【字号 】 发布时间:2015年3月20日 打印本页

    
                                   许丰满     (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广东  深圳  518081)
 
[摘要] 本文强调了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说明了地方文献的概念和应包括的范围,并指出做好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对专业人员所要求的若干良好素质。
[关键词] 图书馆 地方文献 搜集 整理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的国情。了解我国的历史和国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对祖国各类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再根据我国今天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计划等,并加以实施。那么具体到一个地区,就要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全面调查研究本地区的各种情况,总结和掌握本地区自然条件的优劣和经济发展的概况。而要做到以上几点,同样离不开对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利用。
     地方文献是国家文献中极具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文献是反映特定区域内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群体活动方式的记录。地方文献能为本地区政府领导机关在制定方针、政策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和准确的情况。尤其是在“科教兴国”,努力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今天,地方文献更显示出它特殊的、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担负着保存历史文化遗产、服务于本地党政领导、教育科学研究部门、传播知识信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等多项任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全力收藏与本地区有关的各种地方文献。
我国著名的图书馆理论家、实干家杜定友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各地方的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由此可见,老一辈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地方文献的搜集十分重视。多少年来,许多公共图书馆也是始终坚持这样做,在搜集地方文献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如广东中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辽宁图书馆的收藏都极有地方特色,在地方文献这一方面为其他公共图书馆做出了典范。
1 地方文献的概念与范围
 
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之前,首先应对地方文献的定义有清晰地认识和对地方文献所包含的范围有明确的界定。只有在业界定义好标准之后,才能给各个图书馆(特别是省、市图书馆)收藏地方文献指明方向,让做地方文献资料收集的工作人员确定收藏范围和重点,把握资料,更准确更有效地为读者提供资料。
 
1.1 地方文献的概念
很早的时候,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专家杜定友先生提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的,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照片、影片、画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1]。而随着地方文献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地域性,同时又具有重复使用价值的文献。也有一些图书馆学研究者认为,地方文献就是记录着某一特定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地方文献”这一概念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现在图书馆界都没有对它确定一个标准的定义。
笔者通过分析以上三种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结合自已在工作中的经验,觉得在定义地方文献时,既不能无限地扩大范围,也不能仅局限于指定的载体,而且内容和载体本身都必须具备值得保留当时文化的价值。因此,在2009年9月颁布的国家标准GB/T 3792.1—2009中关于“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基础上,认为:“地方文献”就是主要记录着特定地域知识兼具一定历史价值的一切载体。
地方文献从地域与历史价值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进行详细记录与研究,全面反映一个区域各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反映一个区域内的特殊文化及其产生的背景,是研究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重要文献基础,其文献价值是其它文献难以替代的。
1.2 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
1.2.1 内容涉及地方的重要文献
地方文献与其它文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内容上具备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内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都应当成为地方文献的重点收集对象。在收集范围上,我们不妨把标准放宽一些,只要内容涉及地方特色的,有地方性质的,有影响力的,对历史和文化有保留价值的,不管是古代或现代出版、印刷、刻写、誊印、编写的各种图书、著作、报刊、小册子、会议记录、文献汇编、科技报告、舆图、谱录、统计图表、以及其他出版机构、单位、企业、大专院校出版、编印的正式出版物或非正式出版物(如统计资料、产品目录、文艺演出节目单、专业年鉴等),也不管作者的籍贯和知名度,不分出版地和文献类型,都应该列入地方文献的搜集范围[2],为读者选阅提供较大的余地。
 
1.2.1.1 地方志是地方文献收集的重点
地方志是指全面地、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作为区域性百科全书,地方志是研究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它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因此也就成为地方文献收集的重中之重。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全面地收集地方文献既能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提供地方背景资料和历史借鉴,又能在本馆藏书上建设起一种特色,可谓两全其美。
特别要提醒的是,与本地区历史、地域等变化相关的文献,有关的省、市、县馆都应当收集。比如在1983年9月,广东省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实行市领导县新体制。原湛江地区所辖的吴川、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县划入湛江市;电白、化州、高州、信宜县划入茂名市;阳江、阳春划入江门市,后又划出成立阳江市[3]。原湛江专区的史志、地图、概况等资料,茂名市馆和阳江市馆都应该收集;同理,对于当时的阳江、阳春地方文献,江门市馆亦应当收集。
 
1.2.1.2 与本地区相关的宗教史志、民族史志也应当收集。
其实,宗教史志一般是不作为地方文献收集的,但是在某些合法的正式宗教信徒比较集中的地方,宗教已成为影响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这时还是可以把该地区流传较广的宗教史志作为地方文献收集。比如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这西北五省有很多人信奉伊斯兰教,这些地方的图书馆就可以把当地伊斯兰教的史志作为地方文献来收集[4]。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比如现在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各市的民族自治县等,当地图书馆也应当把在本地聚居的主要少数民族史志作为地方文献来收集。对于有描述地区性的民族史志的古籍,如明代张洪撰著的《南夷书》、辽道宗末年耶律俨编纂的《皇朝实录》都可看作是当地的地方文献。
 
1.2.2 书中人物、著作者涉及地方的有影响力的文献
1.2.2.1 地方名人的传记和研究资料
涉及本地名人的著作,其内容及写作背景都与本地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对于还原本地区当时的社会现状,研究本地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种专门记述、研究本地人物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其所包含的地方信息密度很大、内容很多、文化历史价值也很高,这也是地方名人的传记和研究资料为什么能成为地方文献的核心组成部分的原因。因此,不管著作者是否本地人,也不管文献的出版地是在何处,也无需考虑其它的,都应当加以收藏[5],以方便专业人员了解当地相关情况,查找资料进行专业研究,也为各地、各部门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参考材料。
 
1.2.2.2 地方人士的著作
对于是否应把地方人士的著作也纳入地方文献收集的范围这个问题,一般有两种观点比较流行:一是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不收;二是凡是地方人士的著作,不管其内容是否涉及本地区,也不管其是在何处出版,都应纳入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6]。
对于上面两种观点,笔者都不完全赞成,笔者的观点是:除了地方名人的著作之外,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文献不收藏。
一般情况下,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著作不收。这并不是说这部分文献不能收藏,而是不能作为地方文献来收藏,笔者在前面定义概念时也谈过,地方文献记录着特定地域知识,与其它文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内容上具备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它是地方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具有对现实的情报价值和长远的史料价值。因此,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文献,与本区域情况无关的文献资料,不论其价值如何,一般都不应纳入地方文献搜集的范围。
但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就是地方名人的著作还是要作为地方文献纳入搜集范围。比如地方人士著述的但内容不涉及本地区的著作,如果把这些著作与地方风土人情分割开来单独看待,那么这些的著作的内容确实与地方文献无关。但是,如果全面地分析,就会发现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当作者有了一定的名声后,他的业绩、成就以及著作提供的知识,就足以影响对某一地域的历史发展的研究,因为作者本身是具有地方属性的,那么其著作自然会包含这一特定区域的社会属性,带上地方的特色,这些著作在特定区域的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中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再也无法被忽视。如果撇开这部分地方名人的著作,想要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当地的文化与社会现象将无从谈起。同时,从地方人物研究的角度来看,也不可能忽视其作品而仅仅依据人物的传记等来作依据,“文如其人”这一成语恰恰反映了以作品对作者本人研究的重要参考价值[7]。
至于第二种流行观点认为凡是地方人士的著作都作为地方文献收藏,这说起来容易,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做到,“地方人士”范围广阔,何其之多,如果再纵向计算古今编纂出版的著作,那就数不胜数了。而且,收藏文献就是要收藏有保存价值的,地方人士的作品优劣不一,若对无甚价值的文献也一概存之,既浪费了工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也占用了面积紧缺的存放空间,此举毫无意义。
而只有收藏在地方上或地方外有影响的“地方名人”的著作,作为保存和研究地方文化的资料,其意义则较大,而且由于名人效应,其作品分布相对较广,收集起来也没那么困难。这里的“地方名人”不仅仅是指原籍是本地的知名人士(含现在已不在本地居住),也包括原籍不是本地但曾在本地任职或居住而又产生相当大影响的人。比如宋代范仲淹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但其晚年调任杭州知州,因此杭州图书馆可以搜集范公的著作收藏。
在收集地方名人著作时需要注意,一些未印刷出版的手稿、抄本、家谱、书信、日记、图画、别传等,对于研究名人平生事迹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改编、缩写、翻译、编辑他人作品的著作,如果产生了较大影响,也可以纳入收藏范围。
 
2 提高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随着地方文献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图书馆都成立了独立管理地方文献的部门,对地方文献进行统一的规划,而这种独立性的加强与业务的扩大发展,也对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不仅仅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而且是一项技术性很高、业务性很强的专业工作,从事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各种良好的素质,才能承担也地方文献基础业务的建设。
 
2.1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敬业精神
对一个地方文献工作者来说,热爱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研究热情是做好此项工作的第一要素。与此同时也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因为在搜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大家去克服:如在征集一些内部发行的出版物时,由于对方不太了解图书馆人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时有“冷面”对待的尴尬局面,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就很容易与对方发生矛盾,或者灰心丧气丢下工作不干。另外,在工作中顶风雪,耐酷暑的日子也十分常见,有时还要自己自费支付交通费和餐费。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国各地大兴编修方志,各系统、各部门、各厂矿企业也都在积极地编纂专业志、厂矿志、地方党史、地方名录等。这在无形之中也给各级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如果没有对本岗位工作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心,我们就很难完成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
 
2.2 要具有搜集地方文献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地方文献工作者首先应该通晓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与图书情报工作有关的各门学科知识和基本工作方法。了解文献采访、编目和参考咨询的专业知识与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通用型的社科工具书,熟悉本馆地方文献藏书结构与特色。
其次要精通古汉语和文史方面的知识。地方文献的历史可纵数千年,可横陈百科,不具有较高的历史知识就无法深入研究,无法对地方文献进行科学的鉴定和评估,无法挖掘馆藏的隐性价值,因此地方文献工作人员须通晓历史,最起码也要熟知古代文献的种类和古典籍中的朝代、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相关知识,否则工作难以开展。
还应拥有较强的翻译能力。这不仅仅指古代汉语阅读能力与翻译能力,还包括外语的阅读与基本翻译能力。只有能够顺利地阅读古籍,才能更好地整理古文献,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在国外出版发行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收集到与地区相关的外文资料,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
另外还要具备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各馆都建立起了本馆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检索系统,同时,大量的信息也在互联网上铺天盖地涌现。这就要求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不单要掌握现代化信息的理论知识,还必须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能对数据库和网络充分利用,以最大的努力来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为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2.3 地方文献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收藏的环境和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随之改变,工作人员要有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按照业务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与业务研讨活动,在与他馆同仁的思想交流中学习知识、了解业务、探索图书馆的发展和提高科研能力;还要向有基础、有经验的兄弟馆学习管理理念、组织方式并提高服务意识,通过对比他人与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自学能力与进取意识是从业人员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主观因素,有志在地方文献工作中开拓事业的人应该以强烈的进取意识和自学能力,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以自己的执着和勤奋来获取成功。虽然未必勤奋的人都能成才,但凡是不经努力的人无论在何处工作都是难以有作为的[8]。
 
2.4 具备一定的公关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方文献的搜集者不但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有强烈的公关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因为地方文献的搜集,也需要靠我们通过对地方文献工作意义和文献价值的广泛宣传去获取。搜集地方文献如同打产品广告一样,既要广泛宣传自己,又要积极联络外界,与众多的有关单位和关系户(指搜集文献中所涉及的单位或起决定作用的个人)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关系和合作关系,必要时需进行一定的“感情投资”。在当今社会,许多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好坏。所以说,地方文献工作人员既是文献搜集者,又是公关交友者,既是知识精通者,又是文献整理者。也可以说他应一兼多职,一专多能。如果我们图书馆有几个这样的专业人员,地方文献的搜集就一定能有较大的收获,地方文献的整理工作也一定能好上加好。
总之,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第一需要各级领导对地方文献资料工作的重视;第二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物质保证;第三最重要,就是要有一批(或一些)热爱乡土,并且具有较高文化知识或地方史知识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从事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具备以上三点,再加上科学的工作方法,地方文献事业就一定能够做好。笔者希望每一个公共图书馆从上到下都要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并为之尽力,更希望有更多的人投身地方文献的工作中,努力使本区域的地方文献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丽棠.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6):81-83
[2]尹丽棠.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6):81-83
[3]百度百科.湛江[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468.htm,2014-06-13/2014-06-30
[4]曾维新.再论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J].图书与情报,1988(1):75-79
[5]李永华.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00(2):50-53
[6]曾维新.再论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J].图书与情报,1988(1):75-79
[7]李永华.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00(2):50-53
[8]张永.地方文献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0(2):103-104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办理流程  
 
Copyright@ 2012 万融数据论文发表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2001766号